众所周知,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越高,教育的效果越好,质量就会越高。然而,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,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,无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、和谐的教学氛围,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,无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。因此,在语文教学中,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。那么,怎样达到这一目标呢?
尊重学生 树立其自信心
一个人,只有得到社会的肯定,才会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,从而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。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当中,教师的评价就是他们最先接触到的社会评价。让孩子们感到他们的发现都是有价值的,每个人的意见都会得到充分的重视,这是对他们的极大鼓励。
低年级的学生,我用身体语言向他们表示自己的赞许:亲切的笑容,微微地点头,专注的目光……有时,为了等待一个胆怯孩子简单的发言,我愿意花三个优秀生回答该问题的时间,因为我发现,发言者在经过一两次艰难的努力后,语言越来越流利,声音越来越响亮,听众的窃笑逐渐消失。对这些年幼的孩子来说,重要的不是结果,而是探索的兴趣,思考的过程。
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越来越强,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,做他们的朋友,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,形成课堂上的民主气氛,树立学生的自信心,鼓励他们多回答、多质疑,尽可能少批评。这个阶段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,应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多利用工具书、课外读物扩大自己的知识面。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,能较好地培养出学生勤于思考,勇于提问,独立、自信的个性。
针对不同个体 提出适当要求
除了智力因素,家庭、社会也是决定学生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。完全消除差异是不可能的,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差异性,给他们制定不同的目标,以进步的多寡评定他们努力的程度,让所有努力的学生每天都能发现自己的进步。在字、词、句、段、篇的教学中,可设计不同等级的问题,使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,都能拿到自己的“金苹果”。在听、说、读、写的训练当中,也可有意识地安排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。例如:读一篇新课文,只读课文的可以是班里任何一个有兴趣的学生;选择回答问题读课文的则是所有参与思考的学生;而在学完课文后的有感情朗读,就可以让能“流利”、“较有感情”、“达到要求”朗读的三个层次学生穿插其中。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点滴进步,及时给予肯定,并指出每个学生
应朝哪个方向努力。
精心设计课堂 营造欢快气氛
看过电影《音乐之声》的人都会记得女家庭教师教授音阶时的情景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,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这七个音阶,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七个神秘的音符。如果我们语文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,灵活地运用课本中的文章做范例,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学会使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,那么语文课就会成为孩子们喜爱的,能表现自我的大舞台。
许多小学教育工作者,在这方面早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。课堂上,手势判断,集体游戏,分组表演,连桌讨论……这些形式不仅能够面向全体学生,而且还营造了欢快、热烈的课堂气氛。我们还可以用音乐创造情境,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全面素质。
在当今信息时代,电脑进入课堂已是大势所趋,小学生使用电脑有一个有利条件,即可以认识和使用拼音,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使用电脑。这样,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,在人机对话的同时,创造一种民主氛围,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。
科学安排课堂 教会学习方法
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,光有兴趣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是不够的。教师还要科学、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,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。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,要让学生多读、多思、多练,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,懂得不同类型的课文的训练重点、目的及过程。
比如,在识字教学中,我们要根据教材把课文的类型结构告诉学生,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得出象形、指示、会意、形声字的特点,让学生初步掌握造字的基本规律。这样,学生识字有法可究,遇到新的生字就不会束手无策。同时,教给学生记忆字形的方法,如:找相同部件、换偏旁,找部首,同部首字对比,根据选字法识记……结合词语、句子、联系图画,理解字义,多使用工具书。学生自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,识字教学就有了自主权。一般的识字结构可以设计为:找出识字形式——自由拼读——讨论字理——分析字形——变字游戏——说话练习。这样的课堂教学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学生,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,发展了学生的智力,体现了他们的主体作用。
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要“解放小孩子的头脑”,“解放小孩子的双手”,“解放小孩子的空间”,让孩子们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本着这一目标,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,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思维,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。